顯示具有 網路資訊公布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資訊公布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嗨嗨!! 小編今天要來分享一個客製化網頁設計
🌟🌟非常厲害,非常美麗🌟🌟
😍😍😍😍
準備好了嘛!!!!!!

🔽🔽🔽🔽
燈燈燈燈~~~~~~

本客戶為新北農會,
網站設計理念:
風格,清新田園風格為主;
色系,以綠色、粉色為主色,且以淡色系作為呈現;
排版,使用不規則塊狀及層次堆疊的方式進行版面的配置,讓整體視覺在規則的方塊中,呈現不同於以往的簡約排版

想要看更多精彩的設計分享嗎?
來來來~
動動你的手指頭
趕快到紅威官網一探究竟吧!!!!!😆😆😆😆😆
🔽🔽🔽
http://www.redmedia.tw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fb的投票直播設定

http://tesa.today/article/1422
分為個人用,粉絲團
===============================================
STEP1.下載 安裝

A. OBS影片串流軟體
B. 程式碼編輯器(記事本也可以)
C. 下載壓縮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2.
教學文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picsee-
%E7%9A%AE%E5%85%8B%E7%9C%8B%E8%A6%8B/%E6%95%99%E5%AD%B810%E5%88%86%E9%90%
98%E5%AE%8C%E6%88%90%E4%BA%BA%E4%BA%BA%E9%83%BD%E8%83%BD%E5%9C%A8%E8%87%
AA%E5%B7%B1%E7%89%86%E4%B8%8A%E7%9B%B4%E6%92%AD%E8%AE%9A%E6%95%B8%E6%8A%95%E7%A5%A8/370224503316784

A. 進入http://tutou.tw/facebook-livestream-on-pc

B. 點擊   " 在Facebook進行現場直播 "

C. 選好你要發佈在哪,接著會跳出一個視窗,如果瀏覽器會擋請改成允許跳出視窗。

D. 複製 " URL " 及 " 串流金鑰 " , 貼在壓縮檔裡的“index.html”

E.  在OBS軟體的  設定 > 串流 > 貼上URL 及 串流金鑰

F.  點選 來源 “+”  > “BrowserSource ”  > 新建來源 > 確定,勾選" Local  file "  選擇壓縮檔裡的“index.html”,可調整寬高來呈現整個畫面

G.  OBS點擊 " 開始串流 "  >   FB視窗點選" 開始直播 "

H.  取得access_token   進入https://developers.facebook.com/tools/explorer/  點選 “get token” > “Get User Access Token”,勾選 “user_posts” > “Get User Access Token”

I.  複製Access_Token  貼到壓縮檔的" index.html "    var access_token = '  貼到這裡  '

J.  取得 postID : 找到正在直播那篇PO文,點貼文中的「時間」,貼文連結網址中videos後方的數字就是postID,貼到壓縮檔的" index.html "    var postID = '  貼到這裡  ';   存檔

K.  在OBS軟體的 來源下的齒輪icon  點擊確定

=============補充事項===============
不要使用ad block軟體,此功能會無法正常使用
壓縮檔裡的“index.html”如果用記事本開啟,存檔的副檔名請用.html
    <header>
        <img class="logo" src="img_class01.png" height="242" width="349"> <!-- logo圖檔   src="img_class01.png"  路徑放引號裡,圖片請上傳至壓縮檔資料夾內 -->
        <h1>RedMedia</h1> <!-- <h1>標題打在這裡</h1>  -->
    </header>

     以下程式碼是表情符號,選項的字也打在這裡<p>選項的內容</p>,要注意放的位置
    <div class="tc wf likes"><img class="emoji" src="emojis/like.png"><span class="counter"></span><p>R</p></div>
    <div class="tc wf happy"><img class="emoji" src="emojis/love.png"><span class="counter"></span><p>E</p></div>
    <div class="tc wf sad"><img class="emoji" src="emojis/sad.png"><span class="counter"></span><p>D</p></div>
    <div class="tc wf fml"><img class="emoji" src="emojis/haha.png"><span class="counter"></span><p>Media</p></div>
    <div class="tc wf angry"><img class="emoji" src="emojis/angry.png"><span class="counter"></span><p>網站</p></div>
    <div class="tc wf shock"><img class="emoji" src="emojis/shock.png"><span class="counter"></span><p>製作</p></div>

by Vicky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4個小技巧,工作生產力大大提高!

4個小技巧,工作生產力大大提高!

圖片/員工2

如何提高個人生產力,是一門大學問,其實這件事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公司雜誌(Inc.)的專欄作家傑夫‧哈登(Jeff Haden)在網站中表示無論你現在手頭上握有大專案或例行公事,毋須繁複的步驟,只要施行以下4個簡單的小技巧,你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1.說出你正在做的任務
工作被他人打斷,是產出效率低落的原因之一,請試著在執行工作之前,就告訴大家你的任務內容,一方面讓周圍的人了解你正在忙,減少被打斷的機率;一方面使用無形的「同儕壓力」,讓任務的執行效率大幅提升。

2.決定任務的執行長度
別想著:「我就一直做下去,做到完為止。」請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目標,承諾會在幾小時內完成任務。設定的時間如果過短,容易造成你不斷注意時間,無法專心工作,請設定一個較長的工作區間,時光的飛逝比想像中快,投入效率也會出奇地高。

3.隨時補充前進的動力
在雙腳痠痛之前,就先坐下休息;在屁股麻木之前,就先移動活絡。關鍵在於適時補充工作能量,別讓它消耗殆盡,才能如同滾石般持續前進,例如放置幾片容易拾取的點心,或簡單聽一首歌,為長遠的路途做足準備。

4.到達臨界點時,停止思考
當你有這些念頭:「我絕對辦不到!」「我做不完!」時,你需要的是什麼都不想,專注於眼前的事務。不管明天能不能做好,無論以後會不會完成,只要關注於執行手上的這一步,下一步很快就來了。

文章來源自經理人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29878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行動設計第一步:資訊架構

 行動設計第一步:資訊架構
記這這句話~設計友好的行動和桌面資訊架構正是創造絕佳行動體驗的第一步,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讀下去吧!


圖片來源:hperticarati

大約在 1993 年,我父親帶回家一部體型碩大、形似磚頭的行動電話(俗稱大哥大)。當時,我們全家人都對這個稀有產品感到難以置信的興奮,但是沒有人會認為它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龐大影響。幾年後,當我的一些朋友決定購買它時,我仍然會把它看作是一種花樣噱頭。
如今全世界共有 60 億行動訂閱使用者,意味著如果人手一部行動電話,那麼世界上87%的人便擁有行動電話。然而,將近有 30 億人使用桌上型電腦,這和行動電話使用情況差別很大。
行動裝置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隨之而來也為行動版設計帶來了一系列新的限制和機遇,來看看我們是不是應該更新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法吧。
行動有何不同?
關於行動設計,我們最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不同之處,這並不僅僅指尺寸上的不同。行動裝置的屬性與規格也帶來了不同的設計啟示和要求。由於行動裝置更輕更便攜,我們通常覺得它們更便於使用。由於頻繁使用行動裝置,我們與它們之間建立了獨特而富有情感的連結

屬性與規格
絕大多數行動裝置配有觸控螢幕,使用者主要藉由手勢及一些簡單的界面元素進行操作。由於受限於螢幕尺寸,有時我們希望螢幕中的顯示內容結構更簡單精緻。同樣由於受限於頻寬和連線速度,行動版上的設計需要改善載入時間,減少資料傳輸量。

為何,何地與何時
由於需要不間斷查看手機訊息,我們往往會更頻繁地使用手機。乘坐公交車時、街上漫步時或看電視時,它們都無處不在。甚至,我們通常「做」一些其他事情時也在使用。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在一些複雜的視覺環境中或是一系列干擾條件下使用手機。

我們如何行動和感知
使用行動裝置時,我們有不同的態度、行為和優先順序。作為 Going Mobile 2012 研究的一部分,使用者體驗設計機構 Foolproof 指出行動裝置賦予我們一種新的自由感和控制感。還有一些使用者反而對他們的行動裝置產生了非常真實的情感。Foolproof 指出當智慧型手機不在身邊時,63% 的人會感到失落不安。他們把這些設備描述為「有生命的」,是他們身體和人格的一種延伸。
行動裝置從根本上改變了使用者的期望,因此對於設計師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遵從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流程來進行設計。但存在的問題在於:以往那些最佳的傳統實踐方法並不總是可以參照。

「行動」概念如何影響設計師
行動裝置差異化直接影響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整個設計過程:從使用者研究到最終的開發和實現方案的測試。而實現方法和資訊架構是整個設計流程中受影響最大的。
行動設計實現方式
不同於傳統網站,行動設計有四種主流方式。瀏覽器中顯示的網站可區分成行動版網站(特地為行動裝置而設計的網站)或 responsive design 網站(根據裝置顯示範圍大小重新排列、布局的設計)的內容。人們安裝的 app 不是原生 app 就是混合型 app。混合型 app 提供更加靈活的方式,從網頁上讀取內容,(即透過瀏覽器閱讀),同時提供了類似原生 app 的界面。
每一種方式都有正反兩面。選擇哪種樣式取決於項目的設計背景。(下面的表單中,星星越多,效果越好)

行動資訊架構
行動裝置同樣也有自己的資訊架構樣式庫。盡管responsive design網站的結構可能更多遵從「標準化」樣式,而諸如原生 app 則透過採用標籤試的導航結構。建構行動網站或 app 並沒有所謂「正確」的方法。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一些最流行的樣式:階層式、輻射式、「俄羅斯娃娃式」、Tabbed view、便當盒/儀表板和篩選器樣式等。
階層式(Hierarchy)

層級樣式有一個索引頁和一系列子頁面的標準網站結構。如果你在設計一個 responsive design 網站,你可能會受限於此,然而它所帶來的額外樣式可以幫助你為適應行動裝置而調整體驗。
Luke Wroblewski 在 〈 行動優先(Mobile First) 〉中告訴我們要先關注重要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的產品特性和使用者使用過程。
適用範圍:整理需要跟桌面版保持一致結構的複雜網站。
注意事項:多方位的導航結構用在小尺寸螢幕上可能會給使用添麻煩。
輻射式(Hub-spoke)

輻射樣式為使用者提供便於跳轉的中央式索引,這是 iPhone 過去主畫面的模式。使用者無法在分頁之間切換而必須回到中央跳轉。一直以來,這種樣式主要用於工作流程受限的桌面版(通常是技術上的限制,諸如表單或者購買流程中受到限制)。然後,這種樣式在行動裝置上越來越流行,這是由於使用者使用行動裝置時會專注於單一任務,以及由於設備本身的外型因素。這種樣式的流行使得全局性導航愈來愈難用。
適用範圍:多功能工具,其中每個都有不同的內部導航和目標。
注意事項:這種樣式不利於使用者進行多工操作。
俄羅斯娃娃(Nested doll):

這種樣式採用漸進式導航以引導使用者查看更詳細的內容。當使用者操作不方便時,這是一種快速簡單的導航方法。點擊「前進」或「後退」,使用者可以強烈感知自己所處何處。
適用範圍:app 或網站的主題奇特或者主題之間密切相關。它們也是和在其他樣式底下使用,諸如標準的階層式或輻射樣式等等。
注意事項:使用者無法在不同內容中快速切換,因此需要考慮這種樣式是否方便查詢,而不能讓它成為搜尋內容的絆腳石。
Tabbed view

這是 app 使用者熟悉的樣式(編按:iPhone 內建的音樂、照片、App Store 都是採用這種形式)。這種形式透過工具欄目錄集合為一系列的內容。這樣使用者便可以在第一次打開 app 時快速看過、了解 app 的全部功能。
適用範圍:基於一個相似主題的工具項和多工情況。
注意事項:這種樣式不太適合有複雜結構的 app,較為適用於非常簡單的內容結構。
便當盒/儀表板(Bento box/Dashboard)

便當盒/儀表盤樣式透過元件展示相關工具或內容的部分訊息,再把更詳盡的內容連結到索引介面。由於這種樣式很複雜,它在桌面版顯示會比在行動版更為適合。這種顯示醒目有力,使用者只需要掃一眼就可以理解關鍵訊息,但它非常依賴訊息清晰的設計呈現。
適用範圍:主題相似的多功能工具和以內容為主的平板電腦 app。
注意事項:儘管平板電腦的螢幕提供更多空間承載這種樣式,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理解使用者如何與每個部分的內容互動,以及我們要確保 app 簡單、有效、使用愉快。
Filtered view

最後,Filtered view 讓使用者用篩選的方式來切換不同內容,從而在一系列的數據中導航。篩選同分面搜索方法一樣,是一種很棒的適合使用者查詢內容的方法。
適用範圍:內容數量龐大的應用或網站,諸如文章,圖像和視頻。它可能為雜志樣式的應用或網站提供了好的基礎,或者是它可以作為另一個導航樣式內的子樣式。
注意事項:行動裝置上,由於篩選和分面搜索很複雜,所以很難在較小的螢幕上展示。
下一步
自從我第一次看到大型的磚頭式行動電話起,已經過了將近二十年,(而我買第一支行動電話也過有大約十二年了)。如今我、我父親和我認識的人幾乎都有一支智慧型手機,我們習慣頻繁地使用它們溝通、交流並管理我們的生活。每年科技都會進步,因此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自身需求並與時俱進。設計友好的行動和桌面資訊架構正是創造絕佳行動體驗的第一步。
譯者 lost 註:本文從設計者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行動版設計與傳統桌面版設計的不同之處,同時歸納總結、比較多種主流的設計模式和資訊架構,旨在幫助設計、產品、開發相關人員更好的思考行動版設計。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和啟發。

資料來源:http://www.inside.com.tw/2012/12/28/design-for-mobile-part-1-information-architecture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日本Domino’s Pizza的創意促銷案例-Amazing Coupon Festival

日本Domino’s Pizza的創意促銷案例-Amazing Coupon Festival


這兩天在宅宅新聞上看到日本Domino’s Pizza推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促銷方案『Amazing Coupon Festival』,你只要符合達美樂諸如,你家有『雙胞胎、綁著雙馬尾或是高二學生』等條件,外送到府時以上述的造型或身份出來應門,就能享有75折的優惠!

對喔!這要怎麽驗證啊?難道要外送員對每個持有coupon的人拍照存檔,以茲證明核帳?這樣會不會有隱私的問題?會不會拉長送貨的時間?會不會有外送員私吞折扣?誰會真的認真打扮只為了75折啊?

這種這一頭進入自high模式,說的口沫橫飛、另一頭目光呆滯,表現出『這創意有那麽厲害嗎?』的場景,不只在Sales & Marketing的會議上會出現,在客戶與代理商之間,也很常見。要解答這些現實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方案到底怎麽進行。

首先,你只要選一個你符合的條件,分享到facebooktwitter上,就可以得到一張20% offcoupon券,再到達美樂官網上選擇你所屬的coupon Box。直接在網上訂購會再給你5% off,一共75折。訂好餐之後等外送員送餐到府時,以你所選的造型或身份出來應門,就可以得到優惠了。方案算是簡單易懂,只是顧客都會那麽配合?外送員要怎麽認定
換折價券三部曲:選擇、分享、取得


最多人選的,是以雙馬尾見客,用造型公仔代替也是可以抵 


第二名更簡單,只要有鬍子就行了,假的也照收


這麼多人選T”,顯然大家都有出不得廳堂,僅供自家觀賞用的衣服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這個,用方言來應門


笨蛋!問題在擴散,不在顧客是否真的配合演出!

我必須說『業務與行銷、營運(客戶)與創意(代理商)是兩個不同的人種』。業務(營運)很務實,看的是短期的目標,所有作為都要立竿見影,沒有時間等待;行銷(創意)很理想,總是美化現實,期待長期的潛移默化。在工作生涯裏這兩類職務、四種角色我都待過,我沒有要選邊站,證明誰對誰錯、誰有遠見誰是近視,重點是『彼此認同這個方案,然後同心協力執行』。
業務,是一個很怕麻煩的人種,特別是當這些麻煩來自執行行銷活動的時候,再加上在活動的設計中,有一些跟錢有關的稽核時,如果沒有在事前取得共識,就會落得『不是消極抵抗推說執行不易,要不就是大開方便門搞出一堆爛帳』的下場。而行銷,又是群容易忽視阻礙,情緒敏感很容易被撥弄的人種,說好聽叫『很有想像力』,難聽就叫『自我感覺良好』。行銷人有義務要讓執行的人徹底理解,而且打心底認同,所以才會有『辦好活動要掌握KISS原則』這樣的至理名言出現(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簡單到連笨蛋都能執行)
 相信達美樂沒有要落實稽核這件事,目的只是為了創造一個讓顧客自己玩得很開心的遊戲,因為一旦認真,你就輸了!
Pizza應該是個一年到頭都在辦促銷的行業,對消費者來說,打折!是一定要的啊,沒打折?反而才是怪事,不是嗎。所以,這個活動明擺著就是要送給消費者的,稽核!那就太煞風景了。對顧客來說,這次的促銷不一樣,是我要來的、選擇的、參與的結果,不是人人都有獎的大放送。再加上臉書及推特分享的必要條件,仿佛創造了一個機會,讓我向朋友間宣告『你看,在生活上我是多麽有趣的人,我打算穿著一件怪T,換來Pizza的優惠』, 如果只是一個平凡到讓人打哈欠的促銷,你會有那麽大的興趣分享嗎?這就是這兩者做法的差別了。如果顧客願意認真的執行,很好,Domino’s為顧客的生活創造了一個值得一書的記憶點,也算公德一件,就算消費者不當一回事,沒有盛裝迎接外送員,那又怎麽,達美樂不是也用75折跟顧客交換了他為品牌背書的社群廣告嗎?
促銷,也可以很有意義
是的,好的促銷,是消費者主動的選擇,而不是你塞到他信箱裏無謂的干擾,而且還能夠激發他的想像,讓他的生活更有趣。
我前面那些吐嘲行銷的話,不是真的對這個活動有意見,而是在模擬兩個不同立場的角色。這種狀況套在客戶與代理商端也適用。代理商提案最怕客戶沒反應,這時候有可能不是客戶沒聽懂,而是你可能真的不在點上,沒有解決客戶的問題;亦或是他真的沒聽懂,那只好想辦法,用客戶的立場跟語言,讓他懂!
 最後,套句我前老板解釋業務與行銷差別『業務,就是把東西賣好;行銷,就是讓東西好賣』,沒什麽學問但很貼切的一句話,大家琢磨琢磨!
 作者:米卡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2年最「病毒」的YouTube影片(中&下)


今天分享的4~10名病毒影片雖然沒有上週點擊數量這麼高,但是更讓人會心一笑,甚至P&G的影片雖短短幾分鐘但導演的運鏡方式跟內容真的會讓人馬上哭出來……….

4. Opera duo Charlotte & Jonathan — Britain's Got Talent 2012 audition
英國選秀節目今年又出現天籟美聲,被稱為男版蘇珊大嬸的Jonathan Antoine,年僅17歲的他和16歲搭檔Charlotte Jaconelli在節目中合唱,驚為天人!三天內就累積110萬人次觀看;這段影片目前已經有2,500萬人看過了。

5. Call Me Maybe
這首歌早在2011年9月就已經發表了,由加拿大女歌手Carly Rae Jepsen演唱,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慧眼識英雄,在Twitter大力推薦,後來出現了各種版本的「Call Me Maybe」,而且每一支影片都是突破百萬人次點閱率,這首原版MV已經累積了3億3,372萬人次觀看。


6. Catch the Ice Dude
這位德國人想要來個驚人的深水炸彈式跳水,結果居然是…(賣個關子,讓你自己看結果囉!)希望在150萬人次的網友轉貼分享之後,這位老兄可以好過一些;目前累積2,058萬人次觀看。

7.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累積3億4,600萬人次觀看的超紅音樂MV,不管是歌詞意境、影片拍攝手法、演唱者…全都讓網友討論到停不下來。當然,越紅的歌曲就會有越多人模仿,網路上仿效這支MV的影片可說是一籮筐



8. Best Job
P&G在倫敦奧運前發表的廣告,催人熱淚的影片會讓你想起辛苦付出的媽媽,倫敦、里約、洛杉磯、和北京,讓你看見年輕運動員背後一路支持他們的家人;這支影片在三天內超過70萬人次點閱。

9. Please Move The Deer Crossing
美國有一位「唐娜鹿夫人」(Donna the Deer Lady)為了明尼蘇達和北達科他州的鹿請命,希望交通部門可以在交通流量較大的區域為鹿設置專門穿越的區域。這支影片在十天內累積250萬人次觀看,同時有超過150萬次分享,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病毒影片。

10. Arrested Drunk Guy Sings Queen's 'Bohemian Rhapsody'
29歲酒醉駕車的加拿大男子,被警方逮捕之後,懇求警方放他一馬,不過被警察斷然拒絕,因此這位酒醉男子大唱Bohemian Rhapsody這首歌,看他酒醉的模樣,還是可以把整首歌唱完,在YouTube上累積超過888萬人次觀看。

引用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45/id/25426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2012年最「病毒」的YouTube影片(上)

無聊的時候、工作太累想休息一下的時候、午休的時候…許多人都習慣連上網路打開YouTube網站,看看有沒有好玩有趣的影片可以解悶一下,有人甚至每天照三餐連上YouTube,在現今資訊過度爆炸的時代,早上看的「趣聞」,到了晚餐時間可能就已是「舊聞」。接著要和大家分享2012年在YouTube網站最多人點閱的影片,可以說是最具「病毒」散播力的網路影片。
1. KONY 2012 
這是一支充滿爭議的紀錄影片,長達30分鐘的內容揭露烏干達軍閥Joseph Kony強迫該國兒童從軍與賣淫,引發眾人熱議,五天內吸引超過6千萬人次觀看,至今已經累計9,370萬人次觀看,是YouTube歷史上最具病毒擴散力的影片。

2. Gangnam Style
江南大叔PSY的魅力就是從YouTube而起,四分鐘的音樂影片,登上美國NBC電視台知名節目Today Show和Saturday Night,現場指導如何跳騎馬舞,全球都陷入騎馬舞的熱潮;這支影片還創下了一項金氏世界紀錄,就是YouTube網站上最多人喜歡的影片。目前已累計超過7億3,053萬人次觀看,510萬人表示喜歡這支影片。

3. A Dramatic Surprise on a Quiet Square

比利時廣場放了一個紅色按鈕,旁邊還有一個箭頭指示按下它,你會按嗎?一按又會發生何事?原來這是TNT頻道的創意廣告,主要訴求是意想不到的戲劇和驚喜,果然吸引3,840萬人次的觀看。

出自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25408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MSN的末日新聞及對於我們客戶的影響:崁入式MSN線上即時客服 異常終止

崁入式MSN線上即時客服 異常終止
近日公司同仁發現崁入式MSN線上即時客服功能,無預警的異常無法正常使用,點擊相關連結後會出現類似以下的訊息:
不只公司的網站客戶有這樣的情形,經確認只要是用官方提供的崁入式MSN線上即時客服皆無法使用,提醒所有有此項服務的網路業者需盡速和客戶確認提供替代的方式!!




微軟證實 MSN明年首季將謝幕 整併至Skype

日前The Verge網站消息傳出,微軟將終止MSN服務,以先前收購的Skype服務取代。微軟官網發布消息證實,將整併MSN與Skype,預計在2013年首季內完成MSN使用者帳戶移轉至Skype的作業,除了中國地區仍保留相關服務外,其他各地區服務將正式落幕。
根據Skype部落格所公佈消息指出,微軟已證實將終止MSN服務,預計將在2013年首季把Windows Live Messenger底下約1億多組使用者帳戶移轉至Skype的作業。
微軟表示,幾星期前發布的Skype 6.0新版本適用於Mac和Windows,允許用戶使用Microsoft帳戶登錄到Skype。而MSN的用戶只需更新最新版Skype,利用Microsoft帳戶登錄後,即可將MSN上聯繫人資訊。
微軟先前併購Skype後就將VoIP語音技術逐步導入旗下企業端與消費端服務。Skype除基本即時通訊功能外,也支援 iPad、Android平台,並提供文字、語音、影像、電話撥打服務,也可在手機上進行視訊通話,並擁有Facebook 好友視訊通話,以及群組視訊通化功能。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何飛鵬專欄] 問問題與找答案

面對麻煩問題,首先要把問題拆解成許多小問題,再尋找可能的關鍵解決點,並集中心力進行解決;接著改變假設、變換思考,調整原有的工作邏輯與策略。只有學會問問題,才能提升工作能力。
一個實驗中的數位媒體部門,歷經兩年摸索後,在今年做明年預算時,被我要求虧損金額必須減半,主管完全不能接受這個指令,他告訴我,他想不出能讓虧損減半的方法。
「如果你想不出能讓虧損減半的方法,那我會結束這個部門,因為這個單位是你一手創立,沒有人會經營,你如果沒辦法,我們就『認輸』了。」我把他逼到絕路,不得不面對問題。
面對這個艱難的任務,他腦中一片空白。我嘗試幫他問問題、尋找解答。
什麼會影響盈虧?收入與支出。收入能增加、支出能減少嗎?一定要。收入有那些項目?那一個項目最有可能增加?支出有那些項目?那一個項目最有可能減少?接著選出最有可能增加的收入項目,那就是未來的營運策略重點,然後再問:這個營運重點項目,客戶在那裡?為什麼要買單?願意用什麼價錢購買?有需求的客戶是多少?回答這些問題之後,產品已經清楚,市場規模也逐漸明朗。
接著就要問怎麼做。銷售人員夠不夠?好不好?有沒有好的銷售主管?銷售人員的專業夠不夠?要怎麼訓練?要不要增加好手?……
問完收入面,開始檢視支出面。主要的支出包括那些?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因為70%的支出都是人事。那人員能不能減少?當然要減少,因為增加收入不可預期,但減少支出有決心必然可完成。那誰要離職?我看這位主管露出難色,顯然每一個人都對他很重要。
我建議他換個方向問問題。根據之前的營運設定,那些工作一定要存在?而完成這些工作的最小規模是多少人?那些工作可合併、或暫時忽略?
我再建議他,用一個最小的規模,譬如20人(現有團隊約40人)為前提,問那一個是最重要的人,然後進行排序……
我問完了許多問題後,我要他回去思考,過了兩天,他告訴我,他找到方向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工作者面臨複雜而麻煩的情境時,如何透過問問題,然後尋求有效解決的方法,是每一個工作者必須學會的技能。
愈麻煩的情境,一定隱藏著許多複雜的元素,要有效處理,拆解問題、轉換思考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前述案例中,我先把問題,拆解成許多小問題,然後尋找可能的關鍵解決點,並集中心力,針對此一問題進行解決。
其次是變換思考,如果原有的工作邏輯及策略正確,事情早就解決了,因此處理複雜、麻煩的事,要先改變假設,變換思考,例如原來40人的團隊,改變成20人,就是假設前提變動,接著思考要變,策略要變,方法也要變。
學會問問題是工作者能力提升的關鍵。

本文取自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17724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女性在行銷上比男性還強的7個原因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的是:女性是比較強的行銷高手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整理出好幾點女性行銷人員贏男性的「比數」,也就是說,女性在行銷工作上可能贏過男性,不是只有「1:0」而已。天啊,它是「7:0──一共有七個斬釘截鐵的原因,證明女性絕對是比男性還要高強的行銷高手!
這下,我們可要好好看看自己的行銷團隊,或是自己負責行銷的夥伴──女性有幾位?趕快,「7:0」不是開玩笑的!
此文作者是一位在澳洲墨爾本商學院MBA任教的教授,他自己發現,他在課堂上就一直發現女學生在行銷上面的討論總是比男學生好得多。他認為,許多企業部門或組織團隊現在應該也已發現,雖然行銷大頭頭可能是個男的,但每次提出成功點子的「功臣」,好像往往是個女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女性「好像」是個較厲害的行銷高手呢?這位教授真的舉出七點,全部都是女性贏、男性輸:
一、行銷就是「溝通」,而女性比較會溝通:這部份是在講「同理心」的。這篇文章說,男性的大腦比女性大腦平均還大了10%,而且多出了5%的腦細胞。但數大不一定代表「好用」,女性的大腦存留了一些負責「溝通」的功能,而這些「溝通」都不是言語上的,女性就像多了一根觸角,對於他人的感受極為敏銳,比較容易理解對方在想什麼,而且這現象從一歲的小女孩就開始,科學家發現,到七歲的時候,小女孩已經比同齡小男孩的「同理力」要強太多。男人想和女人比同理心,我看是永遠比不上了!這根「隱型的觸角」,是女性行銷人員的一大武器!
二、行銷需要對「事實的冰山一角」作高彈性的分析,而女性的彈性較大:這位教授提到,市場分析與研究對行銷策略很是重要,但我們所能看到的,永永遠遠只是「冰山一角」,怎麼說呢?目前看市場的手法若分成兩派,一派是透過像Focus Group這樣方式去想出質化(qualitative)的結果,另一派是透過電話問卷這類的方式來做出量化(quantitative)的結果,但兩種方法只用一種,只會走入死胡同,因此這兩大方法通常是先「質」到一程度再導入「量」的分析,但,中間的分際在哪裡?這位教授說,要懂得抓住這些「冰山一角」的市場資料,和這個行銷人員如何運用「左腦」、「右腦」有極大的關係,科學家已經證明。女性在左右腦的連結「corpus callosum」,比男性要好得太多,男性常常習慣單就數字或結果分析就好,女性卻能自由遊走於左右腦之間,女性的這個「更彈性」反而帶來「更正確」,是女性一大優勢!
三、品牌的建立必須先有「細微的感受」,而女性就是較為細微:教授提到,當一間企業需要一個負責品牌開發的行銷人員,關鍵是對這個品牌本身細微的感受。所謂品牌就是獨一無二的概念,由於它的獨一無二,我們是不能從過去品牌的成功來死板板的「複製」出來的,這時候,我們需要「嗅」到這個「新品牌」裡面的種種細節,把這些細節,透過一個品牌來描繪出來。報導說,女性已經證明,從小女孩時代畫畫開始,就是畫得比男生詳細。小女生總可以將一個東西畫好久好久,畫到好多細節,而男性則粗枝大葉,喜歡以從前的經驗,將眼前的東西用幾條線就把整個概況畫好,這樣的大而化之的特質,在推廣品牌時會讓男性吃虧而已。
四、品牌的定位必須乾淨俐落,而女性正好是直覺的天才:這點和第三點有點像一體兩面,但教授說,女性常常以眼睛看到的直覺「第六感」做事,而男性則喜歡「有條有理」的分析,小男生喜歡蓋積木,但在建立品牌時,作品牌定位(brand positioning)必須要有一句清楚的關鍵句(statement),這時候男性的大腦反而顯得「太複雜」,想出一些太不直覺卻自以為設計周全的文案,最後,消費者只是「有看沒懂」。
五、行銷必須看清產業競爭的全面態勢,而女性看得就是比較全面且不會過度專注:教授指出,科學家證明女性大腦的「灰質」(grey matter)比男性多20%讓女性可以「胡思亂想」得較多,而男性則是想得較「專注」,讓男性可以專心在一些困難的空間問題上面,然後也因為前腦的一個控制情緒的小地方比女性要小,造成男性又固執,脾氣又壞。這個在創業的時候是件好事,但是在面對競爭、分析,則變成一件壞事。教授分析,Nokia就是太專注於傳統的競爭者EricssonMotorola等,而忽略了其他非傳統的競爭者GoogleApple,造成江山失掉一半,或許多幾個女性行銷人員狀況便會不同。
六、行銷不能個人居功,而女性尤其懂得適時退居幕後:教授發現,女性同事就是比較少在他人面前談論她們自己,就連這點,在行銷上也是一種加分,因為就算在任何時間,她們會以公司為重,把品牌推出來。這位教授以Burberry的總裁Rose-Marie Bravo為例,十年來她幾乎都沒有作過個人訪談,而選擇了培養一個男性的Christopher Bailey設計師來代表品牌。這就是女性最高桿的地方,她們懂得適時退居幕後,由該出面的人出面。
七、行銷大將過了50歲最有價值,而女性大腦過了50歲還是寶刀未老:科學家發現女性的大腦的血液較為流暢,因此,大腦較不容易衰退。另一組科學家甚至已經發現,男性的大腦45歲就會開始衰退,而且失去一部份自我控制的能力,但女性的大腦卻紋風不動,意思是說,一個已經50歲的男性行銷總監雖然經驗豐富,但這些經驗的成長或許已被一些「衰退」給「抵消」了一些,說不定會慢慢退回到他在30歲的能力。但,一位50歲的女性行銷總監,只會比她30歲的時候還要厲害好幾倍而已!
談了七點,女性全盤皆勝!以後組一個創業團隊,無論在怎樣的情況,我想,一定要有一位女性,掌管行銷。這報導也讓我們想到,雖然現在注重兩性的平權,甚至有些國家若雇主因姓別而指派工作是違法的,但,現在平權喊了一陣子,也可以開始思考「適當分工」。上天製造兩性是公平的,但是是不一樣的;了解兩性在工作上各擁有的優勢,或許也是老闆或CEO可以慢慢(偷偷)學習的一堂課。

引用自http://mr6.cc/?p=8071